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穆国强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

基层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纪检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有资产的安全。本文围绕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展开探讨,分析了当前基层国企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标准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制度体系、流程规范、监督机制等方面,最后结合实践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展望,旨在为提升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实践;思考

正文

一、引言

基层国企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纪检工作作为基层国企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承担着监督执纪问责、维护企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职责。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国企面临的经营环境和廉政风险日益复杂,传统的纪检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推进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成为提升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效能、防范廉政风险的必然选择。

二、基层国企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体系不完善

部分基层国企纪检工作制度存在滞后性和碎片化问题。制度更新不及时,难以覆盖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项制度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甚至存在冲突,导致纪检工作开展时无章可循或执行混乱。例如,在项目招投标监督方面,由于相关制度不明确,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界定模糊,使得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工作流程不规范

纪检工作流程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在信访举报处理、案件查办等环节,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时间节点要求,不同工作人员处理同类问题时方法各异,容易出现遗漏和偏差。同时,流程的不透明也可能引发员工对纪检工作的质疑,影响纪检部门的公信力。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方式较为单一,多以事后监督为主,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能力不足。对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缺乏针对性和常态化,难以及时发现和化解廉政风险。此外,纪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监督机制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及时,形成监督盲区。

(四)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基层国企纪检人员往往身兼数职,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部分纪检人员缺乏系统的纪检知识培训,对党纪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掌握不够深入,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和执纪尺度。同时,纪检队伍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制度是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基层国企应结合自身实际,对现有纪检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制定涵盖监督执纪问责各个环节的基础性制度,如《纪检工作管理办法》《信访举报处理规定》《案件查办工作规程》等,明确纪检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权限和工作要求。针对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专项监督制度,如招投标监督制度、物资采购监督制度、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等,细化监督内容和标准。建立制度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制度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二)规范工作流程

规范的工作流程是提高纪检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基层国企应按照标准化要求,对纪检工作的各项流程进行优化和固化。在信访举报处理方面,明确信访举报的受理、登记、分流、调查、反馈等环节的操作规范和时间限制,确保每一件信访举报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在案件查办方面,制定从线索处置、初步核实、立案审查、审理、处分执行到案卷归档的全流程工作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工作标准,保证案件查办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纪检工作流程管理系统,实现工作流程的线上运行和全程监控,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三)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事前监督,对企业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进行廉政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强化事中监督,通过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现场监督等方式,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完善事后监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案件查办结果进行跟踪问效,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限期整改,确保整改到位。此外,建立纪检部门与审计、财务、法务等部门的协同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四)加强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纪检队伍是推进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基层国企应加强纪检人员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严格选拔标准,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人员充实到纪检队伍中。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纪检人员参加党纪法规、纪检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纪检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明确纪检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纪律要求,加强对纪检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一)标准化建设要与企业实际相结合

不同基层国企的业务特点、规模大小和管理模式存在差异,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在推进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制度和流程,确保标准化建设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例如,对于生产型国企,应重点加强对生产环节、物资采购等方面的监督标准化;对于服务型国企,则应侧重对服务质量、客户投诉处理等方面的监督标准化。

(二)注重标准化建设的动态调整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基层国企面临的廉政风险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因此,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制度、流程和监督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确保标准化建设始终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三)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为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基层国企应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纪检监督平台。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潜在的廉政风险点,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纪检工作的线上化、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强化人员的标准化意识

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全体纪检人员和企业员工的支持与配合。应加强对标准化建设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纪检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执行能力,使其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向企业全体员工宣传纪检工作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增强员工的监督意识和合规意识,营造全员参与纪检监督的良好氛围。

、结论与展望

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是提升纪检工作水平、防范廉政风险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健全监督机制和加强队伍建设等实践路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基层国企纪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推进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动态调整、信息化技术应用和人员意识培养。展望未来,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推进,基层国企纪检工作标准化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基层国企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建设体系,提高纪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婧.加强国企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与推进党风廉政工作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04):196-198.

[2]陈毓敏.新形势下做好国企基层纪检工作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9,(18):18-19.

[3]代小芳.浅谈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党建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文化,2024,(09):165-16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