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中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效果分析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周媛媛

宁阳县实验中学 271400

摘要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日益关注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生活化情境创设作为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强化物理应用能力,并提升科学素养。本文以初中物理课堂为对象,系统分析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现实意义与实践策略,结合教学实践与数据评估其实施效果。结果表明,科学的生活化情境设计有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促进知识内化,提升探究与创新能力。文章最后提出持续优化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建议,为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效果分析

正文


引言
伴随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正经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素养提升的转型。现实中,传统教学常将知识与生活割裂,忽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和体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与实践动力。生活化情境创设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思考、实践和迁移,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能力和综合素养。如何科学实施生活化情境创设,已成为提升初中物理课堂实效的重要议题。本文聚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理论、现状、策略及效果,旨在为物理教学创新提供可行性路径。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与价值

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和探究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主动构建的产物,强调通过体验和实践促进深层理解。情境认知理论则强调学习应发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使知识与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实现学用结合,提升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些理论,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与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得以增强,有助于构建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感知和操作的生活现象,进而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课堂中虽然被广泛提倡和认可,但实际的教学实施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情境的理解较为浅显,往往仅将其视为课堂引入的工具,而缺乏系统的设计和深入融合,导致情境与知识点脱节,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进度紧张及应试压力大,教师在课堂中很难留出足够时间进行生活化情境的设计与应用,限制了创新教学空间。此外,当前教学资源中缺少丰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素材和实验设备,使得情境创设质量不高,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物理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往往难以自主建构有效的知识体系。家校合作及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足,校外生活资源利用率低,也限制了情境教学的深度开展。评价体系过分注重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关注明显不足,影响了教师对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积极性和投入。总体来看,生活化情境创设在教师理念、课程资源、协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均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的系统策略
首先,教师要明确情境创设目标,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紧密结合。教学设计时,精选生活现象、社会热点、技术应用等为情境载体,通过问题驱动+情境引导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环境中主动探究。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内容多样性和真实性,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小实验、调查或项目,如家庭用电、交通工具中的物理、日常热现象等。采用情景剧、实物演示、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样方式,提升课堂体验感。强调小组合作、同伴互助、问题讨论,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思维碰撞。学校应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发物理与生活校本课程和情境素材库,鼓励社会、家庭参与,拓展课堂外的物理体验。完善评价机制,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情境中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采用成果展示、过程反思等多元评价手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积极性。

四、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评估
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在两个平行班级分别实施传统教学与生活化情境创设,结合问卷、观察与成绩对比,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结果显示,采用生活化情境的班级,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参与积极,师生互动频繁。学困生主动表达、积极提问,学习自信心增强,优秀生在探究、创新、实验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问卷调查发现,九成学生认可生活化情境有助于理解和应用知识,八成家长肯定生活化教学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学业成绩比较显示,生活化情境班级在物理应用、实验探究等能力考查中表现更优。教师通过生活化情境教学,提升了课程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更能关注学生差异和个体成长。但也存在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生活经验有限,需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指导和个性化支持。整体来看,生活化情境创设显著提升了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是优化物理教学、促进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五、优化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建议与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效,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教师要加强对生活化情境的专业理解,持续参与培训与教研,不断提升情境设计与课堂组织能力。学校要丰富情境教学资源,开发多样化、贴近生活实际的实验和案例,为一线教师创新教学提供保障。要推进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等主题课程常态化,积极引入社区、企业等社会资源,丰富情境体验。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关注学生探究、创新与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情境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情境拓展,打造开放、个性化的物理学习环境。未来应深化生活化情境与STEAM教育、项目学习等理念的融合,推动物理课堂持续创新,为学生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
本文以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为主题,系统分析了其理论基础、实践现状、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研究表明,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物理素养,优化师生关系,推动物理课堂向高效、创新型发展。为实现初中物理教学高质量发展,需持续优化理念、丰富资源、完善机制,不断创新生活化情境创设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伟, 张琳.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及成效分析[J]. 物理教师, 2022, 44(5): 51-56.
[2] 王丽, 刘强. 初中物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策略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 43(9): 88-93.
[3] 陈涛, 赵敏. 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创新与实践[J]. 中国物理教育, 2021, 40(6): 64-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