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主持人在AI背景下的新媒体生存之路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孙浩

西藏广播电视台 850000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传媒生态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传统主持人群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文化特征鲜明的西藏地区,当地主持人不仅需应对人工智能虚拟主播的快速崛起,还必须面对新媒体平台内容机制和传播逻辑的变化所带来的适应压力。本文以AI背景下的传媒变革为切入点,探讨西藏主持人在新媒体语境中面临的生存困境,分析其转型路径,并提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现实策略。文章认为,西藏主持人只有主动拥抱技术革新,挖掘西藏文化优势,强化个人品牌塑造,才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找准定位,实现从传统传播者向多维内容创作者的角色转换,进而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西藏主持人;人工智能;新媒体;转型路径;文化传播

正文

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重塑传媒业的边界与规则。虚拟主播、智能剪辑、语音合成等AI应用,不仅在降低内容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内容传播的效率与规模,也开始渗透至主持人等传统岗位的核心领域。尤其是在短视频、直播平台快速普及的新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话语权不再源自传统媒介的专业保障,而是来自个人内容的创作力与传播力。在全国范围内,许多传统主持人通过个人IP运营、短视频创作、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了职业重塑,而西藏地区的主持人因其所处的独特环境和资源局限,在面对AI技术及新媒体变革时显得更加被动。语言、文化、技术、平台接入等多重因素,使得西藏主持人群体在实现跨越式转型时面临诸多现实困难。因此,深入研究西藏主持人在AI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之道,对于推动边疆媒体人职业转型、激活民族文化传播活力、实现媒体生态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西藏主持人面临的技术挑战与身份转变压力

当前,AI虚拟主播正在逐步替代传统主持人在一些低成本、标准化场景中的职能,尤其是在新闻播报、气象播报、节日致辞等领域,AI主播具备24小时不中断、语音流畅、形象稳定等优势,大幅压缩了人工主持人的生存空间。对于西藏主持人而言,这种替代效应更为直接。一方面,本地媒体资源有限,内容更新频率不高,主持人的上镜机会和话语展示平台本就不多;另一方面,当AI开始提供标准化、多语言播报功能,甚至能模拟藏语语调时,其技术优势使得一些传媒机构趋向减少人工主持资源投入。这种技术冲击,不仅动摇了主持人原有的职业安全感,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观众对主持人角色的认知。此外,新媒体平台鼓励去中心化表达和草根化参与,打破了原有主持人作为媒介权威的象征性地位,使得主持人必须从信息传递者转向内容创作者”“情绪陪伴者”“文化讲述者,身份的根本性转变成为新媒体时代生存的基本前提。然而,这种转型对西藏主持人来说并非易事,既需要跨领域的技能重构,也涉及观念层面的自我革新。

二、西藏主持人新媒体参与度的现实困境与文化张力

尽管全国范围内新媒体内容创作活跃度不断上升,但在西藏地区,主持人参与新媒体的整体水平依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首先,基础设施条件与技术资源的不均衡制约了西藏主持人开展多媒体内容创作的能力。网络带宽、设备更新、后期制作能力等均存在瓶颈,难以支持高质量内容生产。其次,新媒体平台对流量的算法分配机制也让缺乏粉丝基础和曝光入口的西藏主持人难以获得可持续关注,从而形成内容创作的孤岛效应。此外,西藏主持人所面对的文化传播任务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要传达主流价值观,还肩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责任。在融合新媒体表达时,他们需在现代传播逻辑与当地文化呈现之间寻求平衡。例如,如何在保持藏语语言表达风貌的同时让内容被更多受众理解,如何在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规避刻板印象的固化传播,这些问题都对西藏主持人的文化敏感性与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西藏主持人不仅面临技术适应的挑战,更需回应新媒体语境中多重文化语码的再构难题。

三、AI技术赋能下的主持人内容重构路径探索

尽管面临挑战,AI技术也为西藏主持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与平台。通过语音识别、智能剪辑、内容推荐等功能,主持人可以大幅提升内容制作效率,拓展语言表达维度,实现小团队甚至个人层面的内容工业化生产。具体而言,主持人可利用AI语音合成工具实现多语言自动转译,增强内容跨区域传播能力;利用AI剪辑工具快速生成短视频,提高传播效率;通过智能推荐系统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受众兴趣,调整传播策略,提升内容精准性。此外,在自媒体运营过程中,AI算法可以帮助主持人实现账号内容的结构优化与风格统一,提高整体品牌辨识度。特别是在直播场景中,西藏主持人可借助AI助手进行弹幕管理、评论引导、话题分析等操作,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内容表达与观众互动中,提升用户粘性与平台信任度。可见,AI并非纯粹的替代力量,而是一种能够提升个体竞争力、重塑内容表达范式的创新工具,关键在于主持人能否主动学习、合理运用,并在技术支持下实现自我突破。

四、立足优秀民族文化优势推动内容差异化发展

西藏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是新媒体内容差异化发展的天然富矿。主持人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应以当地文化为核心内容资源,深化对西藏历史、宗教、艺术、非遗项目等领域的理解与表达,从而构建具有人文厚度与视听吸引力的原创内容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主持人可以围绕藏语歌谣、传统节日、民间故事、风俗礼仪等题材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口述史与影像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内容资产;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沉浸式文化体验传播,增强观众代入感与互动感。同时,在内容策划上,应注重文化现代化表达,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审美、网络语言相结合,避免生硬堆砌与符号化处理,使优秀民族文化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此外,应强化与文化学者、非遗传承人、青年创作者等的合作,形成跨界内容共创机制,实现主持人从文化传声筒文化策划者”“叙述者的身份延伸,以内容创新引领文化传播质变。

五、结论

在人工智能深度介入传媒产业的时代背景下,西藏主持人的职业生态正经历复杂重构。虽然AI对传统主持岗位构成一定冲击,但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使主持人从幕后走向前台、从组织依附走向个体主导成为可能。面对技术变革与平台迭代,西藏主持人既不能止步于身份的固守,也不能迷失于流量的逐利,而应以积极的姿态拥抱变化,借助技术赋能,实现从主持到创作、从线下到线上、从本地到全国乃至全球的多维跨越。在实践路径上,既要强化技术学习与平台适应能力,也要立足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差异化内容竞争力,同时应不断提升媒体素养与文化自觉,推动专业能力、内容质量与公众影响力的协调发展。未来,随着AI工具的进一步成熟与优秀民族文化价值的不断凸显,西藏主持人完全有可能在新媒体时代赢得属于自己的空间,实现从边缘参与者主流话语者的跃升。这不仅是个体职业发展的新机遇,也是西藏文化传播力全面提升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 高文萩.社交媒体中超写实虚拟人的传播困境与实践策略[D].河北大学,2024.DOI:10.27103/d.cnki.ghebu.2024.002163.

[2] 于运全.对外传播优秀案例研究[M].朝华出版社:202312.319.

[3] 高贵武,王彪.从广播到播客:声音媒体的嵌入式生存与社交化发展[J].新闻与写作,2022,(07):98-10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