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环境下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应用分析

期刊: 文学研究文摘 DOI: PDF下载

张志伟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 北京市100031

摘要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中长期负荷预测模式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联合计算方式。它主要是依据一段时间内出现的错误值进行运算,并根据运算得出的数据对加权大小展开预测与分析。不过,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即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的预测值并非最佳预测值。因此,若要使加权体系获取最具代表意义的预测资料,就必须制定各类规范加以限定,进而让整体的负荷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关键词

电力市场;中长期负荷;预测模式;应用分析

正文


引言:电力市场环境下的中长期负荷预测作为电网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在电网调度与计划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力系统的中长期负荷预测,受经济、社会、人口、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已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以及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进行中长期负荷预测对于电网输送和供电计划的有效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中长期负荷预测的概述

电力负荷预测,是基于对电力系统、经济、社会、气象等状况的掌握,运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数学、计算机、工程技术以及其他学科经验等多种定性与量化手段,对电力系统、经济、社会、气象等方面的信息展开分析研究,进而实现对电力系统负荷发展趋势的预判。中长期预测是以一年作为一个预测周期,依托用电负荷、用电量等年统计资料开展。其受国民经济发展态势、人口数量、产值单耗、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电价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目的在于为制定科学的供电计划、电网施工计划以及规划方案提供支撑。在此过程中,若以每个月为时间跨度进行预测,则依据用电量、用电负荷等月统计资料来实施。这类资料呈现出规律性增长,且每年十二月都具有相似特征,其变化模式可划分为按年度计量的年发展序列以及按月计量的月发展序列[1]

2.电力市场环境下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

当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工作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弹性系数法、负荷密度法和比例系数法等。需要注意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电力系统进行预测时,应依据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计算方式,以确保计算精度。(1)多元逐步回归:该方法基于统计原则,选取特定时期的数据资料加以分析,进而构建科学的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数据模型。通过分析数据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得出变量间的联系。(2)负荷密度法:这是一种基于功能的预测方法。通过对各地区土地面积、用电密度等指标进行分析,从而计算电力负荷,以获得更为精确的电力负荷计算结果。(3)弹性系数法:此方法按照比较模式开展预测工作。电能的弹性系数通过用电年均增长量与GDP年均增长率的比率计算得出,以此得到最终结果。(4)比例系数法:在分析过往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相应比例对未来负荷情况进行预测。其计算公式为:特定年份的数量×(1+基年至预计年平均增长率)=预计的年度电力消耗量。该方法操作简便,但精确度却相对较低。

3.电力市场环境下中长期负荷预测步骤

3.1要确定可行并且合理的负荷预测目标

为制定切实可行且合理的电力系统用电负荷预测指标,需对电力系统的各类数据展开全面、深入研究。在对信息进行详尽且全面的分析与分类后,还需开展审查、再加工等预处理工作,以确保信息具备高品质。在此过程中,要对代表性强、可靠性高、真实度高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同时兼顾国家政策、地区经济以及其他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考量。对于异常数据,需进行平滑处理;对于遗漏数据,则要予以修正和补充。这一环节是进行电力市场整体预测的基础与关键。

3.2对采用的负荷预测方法进行确定

电力系统需要依据所选用的计算方法对负荷进行计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该方法的电力市场负荷预测模型。在此过程中,必须全面考量现有的负荷预测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客观评估各种预测方式的优缺点,择取最优预测方案并进行科学、合理建模。在构建相应数字模型后,应根据实际情形,选取一种或多种适配现有体系的模型,用于后续检验与评估工作,这一步是预测工作的核心环节。

3.3对模型进行优化和改进

需要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优化与完善。在前一步中,利用前一阶段的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并通过与前期数据对比,深入探究其优化方法。随后,进行横向比较,筛选出精度较高的模型,借助理论计算对各模型进行优选,以实现最佳预测效果。这是预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最终,通过构建完整的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对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展开分析。供电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估与修正,以理论指导实践,这便是供电企业的最终目标。

3.4加强管理交易过程

要健全我国能源市场交易制度,需对当前电力市场展开科学剖析,突出其自身特性,以此保障用能的公平公正。在明确特定电力市场交易机构后,需要使其适配两种能源市场的交易方式,而推行集中竞价与双方竞价机制,能有效提升能源市场效能,赋予我国能源市场更大灵活性,同时为电力市场营造公平合理的价格环境。为确保数据科学准确,买卖双方在达成协议前,务必制定相关管控手段。为保障电力供应的科学性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构建统一的电力价格体系势在必行。要维持电价稳定,就必须确保用电负荷实时、多种供电模式动态变化,保障电力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3.5科学管理交易合同

为确保交易组织具备科学性与公平性,建立完善的交易合约至关重要,从而保障整个交易顺利推进。在履行合约过程中,当事人应自觉践行合约内容,并时刻关注合约全流程,如此方能更好达成合约目的。首先,需对合约具体内容展开科学分析,尤其要详细阐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在决定是否签约时,应秉持科学、客观的态度。若合约存在不合理之处,或双方对某些条款未能达成一致,就需通过谈判协商,以满足自身合理诉求。其次,为保障交易合法合规,就需要针对现行电力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及使用者展开协议研究,进而提升电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科学性。此外,对电力交易过程中的电能进行严密且全面的监测,可以在保障用户利益的前提下,对合约中的电量实施优化配置[2]

总结语:在电力市场环境下,需依据实际状况将其标准化。针对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当下已存在多种研究方法,然而每种方法都各有长短,仍需深入探索,期望能得出一套尽可能契合工作需求的全新电力市场中长期负荷预测算法。因此,对电力市场实施中长期负荷预测,是促进现代化电力系统运行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汪惟源,窦飞,虞瑄,等.考虑新电改及绿证交易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J].电气自动化,2020,42(02):64-66+97.

[2]胥威汀,李婷,刘友波,等.考虑电力市场交易影响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7,54(02):100-104+108.


...


阅读全文